痛风发作,会令患者举步为艰,但症状来得快,却又可以在数天内痛楚消退,患者变回一切如常。不过,正因如此,很多痛风患者都抗拒以长期的降尿酸治疗对付这个并非每天发作的疾病。有专科医生指出,如痛风发作频密,有可能导致关节变形和影响肾功能,必须正视。治疗以外,病人也需要配合戒口,认清6个常见的饮食谬误,「识拣识食」有助预防痛风发作。
估计本港每100人便有3人患有痛风!养和医院风湿病科专科医生张铮医生表示,痛风是由于尿酸积聚在关节而引起的问题,年纪大、肾功能差、中央肥胖及经常饮酒的人属于患病的高危人士。
痛风在初期发作时通常影响远端及体温较低、尿酸容易沉积的脚趾关节,其中大拇趾就是最常受影响的关节,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红肿热痛的发炎症状。张医生称,若病人没有适当的处理,缓解期(即痛风没有发作的时间)会愈来愈短,发作的次数也会增加,更会愈趋频密,症状也会更为严重,到后期更可能会出现持续关节炎,令关节逐渐受破坏,甚至变形,以及结有尿酸石。
仅25%患者接受降尿酸治疗张医生表示,治疗痛风并不难,只是并非每一个病人都愿意接受治疗。「根据本地的研究,大约只有25%痛风病人有接受降尿酸治疗。相信原因是大部分病人较为抗拒以一种长期治疗对付一个只是间中发作的疾病。」
他强调,治疗痛风不只是要避免发作和关节痛,也在于预防痛风关节炎对关节造成的破坏,还有更重要的是保存肾功能。
「当尿酸愈来愈高,反映肾功能可能愈来愈差,而肾功能差会影响尿酸排出体外,更有可能因此要用较低剂量的药物,降低了治疗痛风的效果。故此病人宜尽早求医,在肾功能未变差前用药,有效控病的机会也较高。」近年用于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或长期降尿酸的药物都有进展,可以带来疗效的同时,副作用也相对较少。
降尿酸治疗 适合发作频密、肾功能较差患者张医生表示,要预防痛风发作首先要将尿酸稳定在目标水平之内,药物能令尿酸慢慢溶解及排走,过程可能需要一至两年。他建议,如果病人在一年内有两次痛风发作,又或者肾功能比较差,以及有其他风险因素,便要考虑尽早开始降尿酸治疗,从而改善长期尿酸水平。
适当的治疗外,痛风患者也需要注意饮食,因食物中的嘌呤可转化成尿酸,故适当地戒口,以免诱发痛风。不过,养和医院营养师郑智俐指出,不少痛风病人以为必须严格戒口,甚至出现不少饮食谬误(详见附表),但其实只要控制嘌呤摄取量,发作期间每日不超过150mg,平常也不超过400mg,便不会有大问题。
她称,食物可分为高、中及低嘌呤三类,其中高嘌呤食物,包括部分海鲜、内脏、含肉的老火汤及火锅汤等,必须要戒食;至于低及中嘌呤的食物,如五穀类、根茎瓜果、奶类及鸡蛋等等,即使是猪肉及牛肉等都属于中嘌呤食物,只要不过量也可正常食用。
足够水份排走尿酸痛风病人不但要「识拣识食」,减少进食油腻食物以控制热量摄取,还要配合每日饮用两至三公升开水。郑智俐指出,尿酸有八成是由新陈代谢而产生,饮足够的水有助身体排走尿酸,帮助稳定尿酸水平。此外,多做运动亦可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改善尿酸,但流汗后紧记要补充足够的水分。
「痛风诊疗新趋势」讲座日期:(星期二)
时间: 晚上7:00-8:30
查询电话:2515 5437